前言: 浙江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公司是一家将出口外贸做得丰富灵活、有声有色的浙商企业,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靠外贸发家拼搏成为实力雄厚、应变有序的国有大企业。在肉禽类产品经营中,它的肠衣出口在国内做到了最大,它的平价巴西鸡爪远渡重洋,获得最优进口渠道,每天卖到断货;还有它出口的刷子,质优价美,深受国外市场的欢迎和哄抢,当年的“一把刷子闯过欧美壁垒”更是成为一段佳话。它曾几度成为媒体们关注的焦点,更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期间,面对国内同行的相继没落、中美贸易陷入焦虑之时,全方面调动各方积极性,稳住了企业盈利和经济效益,成功在商海逆流中保持前进!非常有幸,能够在这次台湾行中结识浙江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总经理,他,就是方渭才,一手抓起企业,一手握紧发展,在三十多年的商海激流中,掌舵前进,扭转乾坤,创造了“出口巨头”的神话!

方总的名字里带个“才”字,似乎有意无意在暗示,他将来会是个扎根一方,促成事业的“将相之才”。公司发展的三十多载,亦是方渭才不断提升、书写人生的三十多载,在他看来,这家公司的生命力早已和自己紧密联系。作为一名曾经的外贸老业务员,方渭才先后担任过浙江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的业务员、部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站在市场的第一线看尽行业发展的世态炎凉,他亲身感受、熟悉商海的每一道生存法则,知道什么样的选择对公司来说是最好、最适合的!正如他常常提到的“危机说”:时代在给我们制造困难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所谓的“危机”,既是一种“危险磨难”,更是一种“机遇发展”,如何扭转,就看你的把握!
在台湾考察的8天,方总作为我们一行中资历和年龄都教长的长辈之一,总愿意在合适的场合与同行的其他企业经营着多一些地分享和交流,所到之处,面面俱到,总少不了他细致、忙碌、亲力亲为的身影。正是因为方渭才通透的见解与多年的经验,所以,当他意识到,中国出口贸易面临三大壁垒,而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又促使国家提倡发展内贸,以实现外汇的平衡以及国内内需的拉动时,他毅然在三年前做出一个决定:企业要转型,我们需要发展内贸!正是这一声令下,随之而来的新局面便就此打开!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方总笑谈自己就是个“当家人”,为社会负好责,对政府做贡献,同时还要担起的,是全公司上下2000号人的吃饭生存问题。。。而在我看来,方总更是一位经验独到的老船长,每一次起航、前行,每一次的转向,都需要更多的技巧、勇气、判断和决然,而这些,对于方渭才来说,早已是一种习惯而然的生存之道!
【外贸转内贸:时代需求下的智慧转型】
方总是做业务出身的老总,踏实、老道,思路清晰,技巧灵活,谈起公司的业务情况和数据见证时,不用翻报表,更不用问下属,便都是些手到擒来的事情,岁月对他而言,除了劳碌奔波的皱纹外便是更多的积累和沉淀。他为人温和,像一位孜孜不倦的老师,他也干脆利落,处理事务毫不含糊。采访这天,我们进门喊“方总”,他便亲切地与我们一一握手,伴着清茶的幽香,没有太多客套的寒暄,我们便聊起了台湾行上意犹未尽的一些话题!
主:您好,方总,我们知道一直以来,您的企业外贸的口碑在社会上是极好的,在台湾考察时您也说过,现在企业要转型内贸,所以这次台湾行的考察是非常重要的,能跟我们谈一下为什么要选择转型吗?
方总:我们这个企业从1975年一直以来都是致力于出口,一直到3年之前,因为国家也号召我们要进口,一方面实现外汇的平衡,第二个国内的内需要拉动,那么我们也感到光靠出口也不是个事,所以我们当时提出转型,我们把我们的想法跟商联会讲了,在商贸业联合会的牵线搭桥之下,我们是跟联华超市进行了一个战略合作,转向内贸。今年初,实际上我们前年就开始做了,做了以后就相当不错,到去年年底,做进口专柜。
出口也还是要做,我们公司的人对国外是非常熟悉的,都是会外语的,没有CET6是进不了这个公司的。我们这些同事都是在外面跑的,所以对国外非常了解。所以我们要利用国外这块资源,搞进口内贸也是有优势的!我们对国外环境熟悉,国外哪些产品的好坏,我们也是有了解的!
巴西有个全世界最大的杀鸡场,跟我们公司早有业务了,我们公司是出口猪肠衣的,他也是做食品的,他把我的猪肠衣买去,以前我是货卖给他,我把他的鸡翅、鸡尖这些买过来,我们进行适当加工,进行小包装,然后在联华超市进行销售,卖得相当好,每天都卖到断货为止!
【内贸开战:一场短时间、高成果的漂亮仗】
转战内贸,对于有“出口巨头”之称的方渭才来说,并不是形势所逼下的无奈之举,“良将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商人不下没有胜算的海”,何况这掌舵的还是位征战商海三十多载的老船长。方渭才早就看好了形势,做出了调查,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合作对象,而在省商贸业联合会的牵线搭桥下,联华便是他打开国内市场的第一个中转站。方渭才凭借他们企业以往做外贸出口单子时高效、严谨、诚信、及时的良好的贸易往来习惯,这为他们转战内贸提供了非常好的商业惯性。与联华超市的合作,方渭才讲的是“强强”结合的战略,这让他在短时间内便创下了联华单品销售业绩前5名的优秀成绩!
主:企业转型内贸后,有没有因为之前您和您的企业没有在这个领域试水过,而遇到一些问题,这些时间的尝试是不是还顺利呢?
方总:到去年年底为止,我的单项产品在联华超市,进入到销售业绩前5名。所以联华超市表示很惊讶,这么短时间,一下子在这么多商品里进入到前5位。他们的董事长总经理带着他们中层干部到我们这儿来开联系会议,我这里全部对他开放,因为我们公司有19个出口部门,2个进口部门,21个业务部门。我去年的业绩,出口5亿多美元,进口大概是4000来万美金,所以进出口加起来5.4亿多美金,品种有200多种,涉及很多产品,纺织服装、轻工产品,还有些工艺品,食品,有那么多业务科所,每个科都有自己的样品所,我把这些科所全部给联华超市看,一看以后他们傻掉了,因为很多商品我们出口处做的商品要求非常严格的,而且我的价位也不高,感觉到比他们掌握的还要优惠还要有市场竞争力。
实际上我们出口商生意是非常难做的,老外压价,要求很严。有很多一批工厂跟着我们公司做了很多年,尽管我给的价格可能不是很高,但外贸的单子大,我付款又及时。这样的话很多工厂愿意跟你做,内贸是价格高,但单子散,有时还怕收不到钱。我跟联华超市谈了一个核心是,把两个强项结合在一块儿。联华超市是我浙江省的龙头老大,在浙江省有292家门店,国内你强,国外我强,我把国外一些好的东西,进口后通过你这个平台销售。因为包括跟国外的谈判、渠道,报关、商检我都熟悉。第二个,我国内一批做外贸的二三十家工厂,那些货也可以到中国超市卖,无非我单子多下一点,很简单,你联华超市要一个柜,三个柜,工厂单子反而更大了。另外我会引进一些新颖款式,我的时效性比别人快,因为老外经常到我这里来,把今年流行的款式拿过来,我把样品给联华看,可以就下订单。商标方面我拿到国内,会得到他的授权同意,给他佣金,这样子我把国外的好的设计理念和款式引进来,也丰富了我们。
【台湾行:处处留心 为内贸铺开寻找更多优质货源】
由于前期的全面规划和充分的市场备战,方渭才的内贸转型进展得非常顺利,在取得联华的信任和支持后,很快,双方便谈妥了三个方面的进口产品:生鲜类、休闲类、炒货类。而方渭才也针对这三个方向铺开了寻找优质渠道的大网,此次台湾行理所当然是进行商贸沟通的好机会。明确目地性的考察并没有让方渭才失望,经过与台湾当地有名的几家食品、水果商的洽谈、交流,双方已经建立起业务联系,用方总的话说,能够扩大内贸又建立了商务联系,加强两地的业务往来,是我此番最大的收获之一!
主:这次的台湾考察过程中,您走访了很多家企业,应该也是在为内贸这块做一些考察准备吧,有取得收获或者意向吗?
方总:关于国外进口到联华超市的我们谈成了三个产品。一个是生鲜类,比如说猪蹄,猪排骨等猪副产品,就是鸡爪,鸡排骨等鸡副产品,都是冷藏集装箱空运过来的。一些牛肉羊肉,基本上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引进,鸡副是南美地区,猪副是在欧洲地区。第二个是水果,如美国的橙子,其他国家好的水果,只要是老百姓需要的,联华告诉我们。我们负责采购、提供,丰富我们的国内市场。我的理念是,把每个国家好的东西引进过来。
第二部分是休闲类,如糖果、饼干、巧克力这一类,还包括葡萄酒,引进各个国家好的东西,我到台湾实际上就是去考察,去之前,我们已经给联华进了日本的、台湾的,因为台湾其实我去的访问的几家,都是很有名的,做一些休闲类的食品,绿色食品。台湾我考虑到,他可以供给我大陆市场的一个是休闲类,一些风味的休闲类,它有强项,这个联华也是在经销的,我到台湾之前,通过好几个公司进了一些货。所以这次,我洽谈了三家,这三家在台湾都是有名的。包括餐御宴食品有限公司、金洋国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力食品有限公司。之前合作的是两家,这次新开发一家,像无糖饼干,这些草莓巧克力啊这一类都是台湾进的。
还有就是台湾的水果,所以我这次去台湾,共访问了四家,一家是我出口的,另外几家我们是进口的。所以这次我到台湾,是进行一些商贸沟通,加强业务联系,那么来扩大贸易。再还有一个就是炒货类,草货类就是像坚果这一类东西。这一类东西,国外也有,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做了。
【要引进,更要规范:国内葡萄酒从此让你喝的明白】
多年的商海起伏和征战,沉淀出方渭才内敛、沉稳、率直、坦然的性格,在行业中,他是大家信任、尊敬的老大哥、好兄弟,而这种凝聚力和人格魅力在他看来,是多年来一直铭记恪守的商德、商道。就在今年,方渭才在朋友的提议下,计划共同成立一个专门的葡萄酒检测中心,借此整顿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各种混乱,让老百姓也可以明白消费,他说,“现在老外坑我们消费者,有些商家也乱来,价格乱叫”,他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老百姓都能买到物有所值的好商品。据说,中国商检总局也已将他们的提议专门立项,打算成立全国的葡萄酒检测中心,为更多百姓谋福!
主:之前听您说起过,今年你们还打算成立一个葡萄酒的专业检测中心,是真的吗?为什么您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跟我们分享下。
方总:好的,回到原来话题,我们跟联华第二类叫休闲类食品,像葡萄酒,我现在进法国、意大利、进阿根廷、进澳大利亚的,根据经销商方面选择进口,我进的葡萄酒,跟杭州市商检在联系,因为现在国内葡萄酒市场太乱了,我台湾回来第二天,我们就成立了杭州市进口葡萄酒酒业检验协会。把进口的葡萄酒拿来,通过商检局监测,指标鉴定,我们的做法被商检总局知道了,他把我们杭州市作为总局的立项,现在有8个省要加入,商检总局还要拨经费下来,因为现在这个葡萄酒,中国人拿来不知道值几个钱,很乱,也不止我们这里很乱,全国都很乱。我们想通过检验检测,能够让老百姓知道,是不是买的物有所值。
成立当天,杭州这些进口葡萄酒的,还有杭州市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的副局长也来了,带了好几个处长,在这里开会。他讲了个笑话,有一家企业的董事长,人家送给他一瓶葡萄酒,这个盒子装的非常漂亮,用皮的,他舍不得吃,认为这个很贵重,那天那个副局长过来,他对方说我今天请你喝好葡萄酒,你喝喝这个葡萄酒怎么样,他说当时我感到不是太好,但是他说我没有检测过,我不能讲究竟怎么样,后来喝的有点多,他带回来检测,他打电话给他,说只值一块钱。结果这个董事长一听,这个只值一块钱?就打电话问那个送他的人,他问这个葡萄酒是什么价格买进来的,那人说一万多块一瓶。他说我告诉你,人家已经检测出来了,一块钱,对方没话讲。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其实我们中国人现在只知道喝,不知道这个葡萄酒究竟怎么样。所以我们这个理念就是,叫消费者要明明白白消费。我们不能坑害老百姓。你这瓶酒,买了是100块的,确实值了100块。买了50块的,就值了50块。 【建立试点 让利市场 :主攻一级批发】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诸多挑战,方渭才自然有一套自己的思路和计划,未来几年,他所带领的公司团队将主攻一级批发,通过公司的有利平台,将国外好的产品以及外贸的强项提供给国内市场,通过向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让利合作,来丰富我们国内市场,拉动内需。同时建立属于公司自己的门店作为监测试点,在展示商品的同时也能及时获取来自市场反映的第一手资料。而在整个过程中,一家原先的纯出口外贸公司便能够直接参与国内市场,在循序渐进中实现向进口贸易的华丽转型。方总侃侃而谈,思考之余,总会习惯性地深吸一口烟,再缓缓舒展吐出。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每一次在眉宇紧缩时,就在这一吸一吐间,多少个成就了今天的策略都在那些个“曾经”中诞生了
主:您刚才说到,你们公司也有直接参与市场这块,主要是做一级的批发,在义乌有门店做展示,其他地方有没有想过,战略规划里有没有这个部署,现在还在找渠道是吗?
方总:我义有乌一个,萧山有一个,我把浙江省划分一下,浙西地区一块以义乌为主,那么浙东,像宁波绍兴这一块主要萧山。在联华超市,我有七八个门店也开出去,我既以批发为主,但适当也参与零售,我七八个店,每家店都十个以上的店员在管理,这样我同时也了解一些市场信息,知道哪些好卖,哪些不好卖,我的门店就是试点,也要发挥一些大公司的资源,用他们销售的经验和在国内的多个网点。而我自己的门店可以作为一个检测站,既可以展示品,又能做试点,来获得第一手市场资料。
以葡萄酒的销售为例,我一个县城找一个经销商,我来支持,比方说开店了,需要十万元价值的葡萄酒,他可能付我五万,还有五万就是我垫钱,然后一个月他卖掉了来结账。这样子经销商也好周转,然后根据他的经营业绩,我再返点给他,比如你一年卖掉30万,我返还给你5%,进行一些扶持,我要利用循环力量,来买我的货,那么他也赚钱了,我也把货卖掉了,一定要发动社会的力量。现在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而我的产品都符合市场需要,所以他们这些大公司跟我做生意,我的所有货都有源头可查的,都是通过商业局检验的,老百姓也放心!
我们公司的进口食品和我们自己工厂生产的产品,都实行一级批发,跟国内一些大的公司联合,当然,联华也给了我6-7个门店,这些都是直接成立市场。当然,我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有300个平方的浙江省土市场进口食品厂,那边我也有个店,主要是展示我的一些进口商品,如果有些人感兴趣的,我就给他做业务。我的重点是在浙江,如果省外也感兴趣想做的零售的,我们也可以附带做一下,但主要还是以一级批发为主,国内一些大的公司,像五丰,也跟我在合作的!
我的观点非常明确,我把国外的一些好的东西提供给我国内市场,通过一些大的公司,我会将我的利润让利进行合作,我进口这个集装箱,如果是一万人民币的利润,7千、8千让给经销商,我赚个2千、3千够了,他们比我辛苦。我跑的是个量,利用我这个公司的平台,把国外的和外贸的强项提供给国内市场,来丰富我们国内市场,来拉动内需,当然,对于我来讲,也把进口做起来了,实现了转型。
【逆水行舟 避“危”生“机”:应对实践才是王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浩瀚的商海中,想要抢占先机、屹立不倒,光凭经验、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处事时的深远卓见和遇事时的豁达胸襟!并不是每一位从商的企业家都能如此,但方渭才就是一个!面对市场形势的严峻挑战和行业发展的冲击,方渭才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他认为,一个时代的生存的发展,总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需要正视、思考,拿出应对措施去实践证明。所谓的危机,既有“危险”又是“机会”,关键在于企业自己的把握。现在的方渭才,更是一身多职,除了担任浙江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总经理、副董事长外,更是三家公司的董事长、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肠衣分会理事长、以及两家协会的兼职副会长,忙碌、敬业是方总一如既往的风格,因为他相信,不管何时何地,实践才是王道!
主:国际政策和形式的变化,对外贸出口公司的影响大不大?还有几其他各方面,是不是逼迫着行业转型的必然发生?
方总:出口也是需要的,我们国家的出口份额占的比例非常大,在我整个工厂里,60%以上都是出口的,但这样对国外的依赖太大,所以我们更要要把内需拉起来,但反过来讲,一个国家的出口是必须要的。因为现在世界经济是一体性的,出口的好处就是他把我们工厂的一些货卖出去。这几年,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形势不好,外需减小;我们国内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下跌,对我们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包括周边国家的兴起,也让我们受到了些挑战。
我们浙江省也受到了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便宜的冲击,这个形式肯定是严峻的,外贸出口的难度是增加了,但还是有办法来应付的,我们要采取很多措施来应对,必须要求生存,求发展,我对危机的解读是,既“危”又有“机”这个都是辩证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看你每个公司拿出的对策怎么样,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浙江省不可能就因为这个就不发展了。难道浙江省的纺织和服装以后就没了吗?都跑到中西部去了吗?都跑到越南去了吗,我想是不可能的。今年我用两句话来概括:最困难的一年,最痛苦的一年,但是我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还是要积极应对。
我们现在有三个板块:出口贸易板块、因为我要把这个商品做专、做精、做强、做大,做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公司的出口商品,有4-5个商品在全国数一数二、名列前茅,人家做不过我的。第二就是进口内贸板块,这个现在我是全力以赴的,倾力打造去推进。今年增长很好,今年我是50%的增长,去年是4000万美金,今年做个2-3亿人民币应该没问题,我的目标是要做到10个亿,今后还要再扩展。第三个板块叫实业投资板块,我们现在有4家自己办的工厂,一家在余杭,一家在桐庐,两家在兰溪,我兼了三家工厂的董事长,四家工厂都是我的公司,都是控股的,实际上都是国有的,我们是国有控股公司。我的观念是,什么事都可以试试,毛泽东说过,梨子是什么味道的,要尝过才知道!我始终认为,我们浙江有自己的强项,要做到怎么扬长避短,是非常重要的,受到冲击和挑战,我们要看到,要正视,政府要拿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另外,员工的意识也很重要,特别是我们外贸的员工,时间观念都很强,对于员工的时间管理我们就很灵活,因为国外交货的时间观念很强,很多时候不可能完全按照8小时工作制去执行,平时忙的时候会集中性地忙碌,反过来,空闲的时候可以多放几天假,我们要做到既合法又合理,从整个时间上来算,还是需要非常的灵活性和人性化的。
【理性的考察:两岸互通 加强贸易; 感性的信念:台湾回归 大势所趋】
采访过程中,方总不止一次地谈起他对这个企业的责任、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更对这帮追随他的员工们的责任,他说,自己就像一位主事的当家人,经营着一份家业,需要对外兼顾,不忘为给予我们支持和机会的社会、政府贡献,更要保证这近2000人的衣食住行问题,凡事,都需要有个交代!说到感性处,方总对两岸的互动往来感慨不已,他认为真正的大繁荣、大发展是两岸发展的相互依靠、缺一不可,是两岸情团聚的大势所趋,是台湾领土的尽早回归,更是中华大地的伟大圆满!“如果需要一座桥梁为这种情感见证,那就从我的业务往来、商业合作开始吧!”
主:方总自己凡事都是跑在第一线的,对这个市场最熟悉最了解、感受最深刻的,这次台湾行您也是非常积极地在亲身实践,对您来说,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
方总:我们国有企业,既要把企业做好,为政府做贡献,有个交代,同时也是一份责任,也是全公司近2000人的吃饭问题,要对他们负责,说起来,其实我是在给工厂干活,我就是大家的当家人。这次去到台湾,对我本人的教育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我第一次去台湾,之前对台湾的理解都是来自电视、报纸等方面的信息,真正深入的了解,还是从这次的考察开始的,总的来说,台湾的经济建设还是可以的,但是它也面临着挑战。台湾和大陆,实际上文化和人的理念来说,都有一定的相似度,两岸应该还是互补性的,台湾经济目前来说还是可以的,但从长远来说,实现跟大陆合作,弥补它的不足,才能够实现共赢。
我们公司跟台湾的合作不多,非常有限,因为之前在没有三通之前,产品进口台湾非常地不方便,包括包装上的限制等等,我曾尝试过把货先运到美国,再转到台湾,中间过程非常繁琐这些都位两岸的贸易设置了很多障碍,现在因为有政策出来,有这么个局面,两岸可以直接进行贸易往来,方便多了,所以这次考察之后,我感觉更加有信心了,他好的东西我引进,他缺少的东西我们出口给他们,非常好地加强了两岸贸易互通!我一直都有这个想法,认为台湾还是要回归的,只是时间问题,也是大势所趋,所以要加强贸易、沟通和联系,不能把台湾割裂开来,我认为台湾人民到最后也会选择这条路的,所以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一些有益工作,推进进程!所以这次去台湾,也加深了我对台湾的了解和做贸易的信心,回来之后我对我们相关部门也做了一些部署,台湾那边很多我访问的企业中也有很多发资料给我,我都交给业务部,让他们去联系,我认为,长久发展结果一定是好的!
后记:
一次采访,可以几个小时就结束,一个故事,可以几段文字就说完;一个企业,你可能需要跨过不同的时代环境去解读,而一个赋予企业动力,为它的征航推波助澜的舵者,你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读懂!而真正能够衡量方渭才价值的,并不是时间,也不是成就,而是一种看惯无数雷霆与阳光的深度和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