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9日讯(记者 徐雅平)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2%,创14个月以来新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接受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表明政府控通胀的政策效果在近两月已达到峰值,这一趋势将持续至明年1季度。但未来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将主要来自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及劳动力和资金成本上涨的压力
张茉楠分析说,11月CPI涨幅回落幅度如此之大,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前期货币政策对控通胀的效果近两月集中释放;二是翘尾因素的大幅减小对物价影响巨大;三是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动荡,输入性价格上涨有所缓解;四是PMI数据表明国内需求回落,带动价格下降。张茉楠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至明年一季度。
张茉楠同时指出,由于近期全球央行注入流动性,加上伊朗局势不明朗,大宗商品价格动荡等国际因素,中国经济明年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未来仍存在通胀压力,甚至不排除出现类似09年的物价上涨局面。
张茉楠表示,未来中国将进入8%左右的稳定增长阶段,过去两位数的增长将一去不复返。这种稳定增长将为中国进行各种价格机制改革提供空间,未来改革的落脚点将是要素价格的重估,因此从国内因素看,未来几年中国价格上涨的推手将不仅来自货币政策和输入性价格上涨,更多的将来自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及劳动力和资金成本上涨的压力。
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张茉楠表示,仍将是以稳为主,局部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