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镇文昌村,淳安县东大门的一个山村。5月,这里青山环翠,空气清爽。午后时分,老人三三两两在村活动中心闲聊。经济发展,环境变好,让他们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硕果。而让老人们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每月享受的养老金,用他们的话来说,是“天天感受政府给予的关怀和温暖。” 2009年12月,淳安县在我省率先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凡符合条件、年满60周岁的该县户籍城乡居民按规定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文昌村的180余位老人,成为新政策的首批受益者。基础养老金从2009年的每月60元到2012年的每月100元。
老有所养,正悄然改变着老人们的生活。近日,记者再次来到文昌村,倾听他们的心声。
生活燃起新希望
如今,文昌村的老人每个月都能领取到70元养老金,令他们雀跃的是,很快他们就能补领到100元的养老金了。
这些钱在许多家庭看来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不少村民来说,这是一笔及时钱。
76岁的何菊兰身材瘦小,背微躬,头发几乎全白。由于得了糖尿病,她的体重不到30公斤,视力也越来越差。她每个月打胰岛素,加上配药,最多时要花掉400多元。对于这个年收入只有5000多元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老人的3个儿子生活都很困难,自顾不暇,常常还需要老人的帮助。为节省开支,原本要在医院打的针,何菊兰和老伴跟护士草草学习后,便带回家自己打了。困苦的生活,常让她悄悄落泪。
一切都在2009年12月改变了,当她领到政府发放的60元养老金时,她又看到了光明。“一直以为自己老了,没人管了,没想到国家、政府会给我们发一笔养老金……”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有些激动地说,如果没有这笔钱,她有时真要入不敷出了。
何菊兰的养老金存折上清晰写着:开户行:淳安农村信用社;开户时间:2009年12月。她低头注视存折,用粗糙的双手轻抚。“听说今年基础养老金又要加了,这样我们老俩口的生活担子又可以轻些了。”
老人们欣喜的不仅是政府的关爱,还有养老金带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变化。
何胥荣是村里的五保户,每月生活来源主要靠库区移民补助金、五保户补助金,加起来不过300元出头。他患有高血压和气管炎,每月至少去4趟医院,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
何胥荣算了笔账,每个月,看病共约160元;盐和米20元,菜60元,水电费20元。以前没有养老金,他几乎是“月光族”,有时花费超支,只能向左邻右舍借。
“现在,每个月可以剩下七八十元,心里不会慌。”何胥荣说,两年多下来,他有一些结余可以灵活支配,偶尔也能“大方”一回。前阵子,姐夫和外甥从外地来看他,他特地买来烟酒和鱼肉款待。老人说,这是他生平最大的一笔开支,但花得特别畅快。
富裕不忘身边人
“我比较幸运,能赶上政策的‘末班车’。”对于基础养老金,王孝庚印象深刻。举行发放仪式时,整个山村沸腾了,村民们点燃只在春节才燃放的烟花,还特意制作大横幅。而王孝庚更是心花怒放,1948年出生的他,正好赶在基础养老金的享受范围内。
“领养老金这样的事,我以前没有想过。我的生活条件还可以,但多一分钱就多一分宽裕,也可以减轻一点子女的负担。”他说得很实在。眼下,村民的生活总体是越来越好了,而政府的养老保障政策更是让他感动。“政府这么关心我们,我觉得只要自己有能力,更应该回报社会。”
在文昌村,王孝庚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平时村里有啥事情,都乐于出手相助。前段时间,村里一个33岁的小伙子骑摩托车出了车祸,在医院躺了好多天。他知道后,拿着200元去医院看望。村民老何家由于电路老化,引发大火,两层楼房被烧个精光,他又发动村民为老何捐款,自己带头捐了200元。
“在农村,有的子女一年才给老人两三百元。政府能给我们发养老钱,就算每人每月70元。这么多老人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王孝庚深有感触地说。
在文昌村,和王孝庚有同样想法的老人不在少数。
中午时分,村文化中心十分热闹,何万忠坐在板凳上与人聊天。聊起养老金,81岁的他打开了话匣子。
之前,他每月可领取70元基础养老金,外加30元高龄补贴,总共100元“收入”。老伴方银香每月也可拿到70元基础养老金。
“养老靠子女,可怎么也比不上每月按时领养老金可靠啊,这都是政府政策好!”何万忠打趣地说。
他有3个女儿和1个儿子,每月会给他寄生活费。不过,他这人“自尊心”强,总觉得拿子女的过意不去。现在,一笔养老金,解决了他的“自立”问题。“前几年村里修祠堂,我曾出钱资助。现在,村里如要修路什么的,我也愿意表达心意。这个意义完全不一样,因为用的是自己的养老金。”
养老观念在改变
走在文昌村,映入眼帘的是平整的村道,崭新的路灯和明亮的公厕。和煦的春风中,透着“生活品质”的气息。
“前些天,儿子打来电话,问我最近缺不缺钱。我说,现在身体很好,养老金基本上能满足日常开支,让他不要太挂念。”61岁的何善齐说,其实农村的老人平日没啥花销,只要不生病,养老金够用了。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价值观。可随着老龄化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愈来愈多的城乡居民开始面对现实,更多的老人希望独立生活,愿意依靠自己储蓄存款养老或领取退休金养老。
记者在文昌村随机采访15位老人。当被问到“对养儿防老怎么看”时,12位老人回答不能完全依靠子女,如果有条件希望能更独立;只有3位老人认为靠子女赡养天经地义。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为他们积极、独立地养老提供了可靠的基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养老金和以往的养老金不一样,无论有没有参保,每位60周岁以上无保障老人都能享受,由国家、省和县地方财政出资。
截至2011年底,淳安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有20.4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人数6.1万人,实现动态全覆盖。全民社保,这幅曼妙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浙江民生的主题词,无论农村乡镇,还是城市社区,处处萦绕眼帘,响彻耳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