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杭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条例》实施,要求农贸市场配备检测员,加强对农副产品的安全管理。 到目前为止,杭州154个农贸市场,全部按照要求配备了2名以上的检测员。所有检测员都经过工商部门统一培训,持证上岗。
每次上班,陆美娟就像在打仗。
陆美娟今年50多岁,是杭州朝晖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的两名检测员之一,她的工作是为农副产品的销售把好最后一道关。
农药残留、二氧化硫、吊白块、双氧水……所有检测必须在买菜高峰前完成,然后将结果标注在公告栏上,让所有来买菜的市民看见、放心。
朝晖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的经营户每天早上5点多陆续进场,早上6点,陆美娟就要开始一天的工作。
“每天市场都要检测20个批次的商品,包括15个批次的蔬菜,5个批次的肉类、干货。”陆美娟在市场内对316个摊位进行抽查,每一样商品她会用一个塑料袋装起来,记录好摊位号和菜品后,放进小提桶里。
选好后,陆美娟就一头钻进位于市场一楼的残留农药检测室。
取样、碎样、浸泡、试纸检测,一套检测流程必须在1个小时内完成,这样,她才能赶在7点前将抽样检测的结果填到公告栏上。
这样的紧张工作,让陆美娟总是没有时间吃早饭。直到检测完成,她才可以和来买菜的马大嫂们聊聊天,提供一些“专业意见”:“今天76号摊位的花菜不错,22号摊位的毛毛菜也很好,可以放心买。”
四年前,陆美娟通过了培训,成为了一名“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快速定性检测员”。上岗至今,她和同事已经积累了24本工作台账,抽查检测了近3万批次的农副产品。
让她感到高兴的是,其中只有50个批次的农副产品遇到了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农副产品在进入批发市场前,就经过了多项检测,农贸市场是最后一道关。这些年,检查出来的问题菜也是越来越少,市民也吃得更放心了。”陆美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