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圈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市场存在着一个“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怪圈:这边厢,农民因农产品收购价格过低而愁眉不展;那边厢,市民却因农副产品 零售价格走高而叫苦不迭。菜价究竟是高还是低 呢?据悉,一丛蔬菜,要先花掉种子费、化肥费、人 工费,然后才由菜贩子以或高或低的价格收购,一路经过加油站和许许多多的收费站,进入卖场前, 还要交纳形形色色的入场费、摊位费,最后才能到达顾客的菜篮子,但彼时,菜价早已翻了几番。平抑农副产品价格,使市民的“菜篮子”提得轻松,必须要以不损害农民利益为前提。流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其重要性再一次得以体现。
为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被发达国家和地区所广泛采用的“农超对接”在我国悄然兴 起,并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中,广东省探索建立的“平价商店”,作为农超对接的新载体, 自诞生起便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搭台
所谓平价商店,是指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通 过产销对接,销售群众生活必需农副产品,并在价格异动时承担保障供应平抑价格等社会责任的商 店。去年底,广东省稳定物价现场会在惠州举行, 惠州设立平价直销点的做法正式在全省范围推 广;今年年初,广东省物价局、农业厅、供销社等 11个部门单位联合发出《关于依托供销社和农民 专业合作社建设平价商店稳定农副产品价格保障 群众基本生活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平价商 店建设,稳定农副产品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 活。据悉,广东省将在未来三年内投资4.5亿元人 民币,力争到2011年底,全省平价商店不少于300 家;到2013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城市社区的平 价商店网络
。
意见指出,平价商店的经营场所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予以保障:通过盘活政府现有闲置物业提 供平价商店经营场所;结合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城市“三旧”改造、大型公交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预留平价商店场地;结合保障性住房建 设,将平价商店作为其配套设施予以预留。供销社系统通过充分整合内部现有物业资源,挖掘潜力, 解决增加布点所需场所。
根据意见,平价商店还能享受价格调节基金补贴,重点是:对平价商店承租经营场所,给予适当的租金补贴;对平价商店贷款自购经营场所,给 予适当的贷款贴息。对与平价商店产销对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相关的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建设、 生产条件改善、疏菜大棚设施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经营,以及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冷藏设施等,给予适当补贴或者贷款贴息。农副产品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时,对组织调运并按照政府 规定价格投放市场,实现保供稳价目标的平价商店,按照“先控后补”原则对差价给予适当补贴。此 外,平价商店还享有四项税费减免优惠。
由于平价商店享有较多的政策优惠,意见对其资质也有严格规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登记注 册,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有相对独立且具备一定规模的经营场所;经营的平价商品应主要包括粮、 油、肉、菜、禽、蛋等群众基本生活必需的农副产品,具体品种由省物价局会同有关部门确定;除以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设立的平价商店外,应当签订产销对接合同或协议;以低于 市场价格销售群众必需农副产品 (具体价差幅度由各地制定〉,并在 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时按照与政府 的协议履行稳价惠民义务。
唱戏
根据《关于依托供销社和农民 专业合作社建设平价商店稳定农副产品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 意见》中“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权责明晰、惠民利企”的基本原则,除 供销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之 外,龙头企业、连锁超市也均有机会建立平价商店,不同模式的平价 商店能享受到同等扶持政策。在实 践操作过程中,广东省各地因地制 宜,纷纷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特点来 建设平价商店。概括来说,主要有三种:
一是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中心 城市,人口密集、农副产品需求量大,但自给能力薄弱,同时,拥有遍 布城区的完善的零售网络。 这类城市主要通过改造、提升原有超市和 农贸市场来建设平价商品专区。如 广州今年主要目标是建成77个平 价商店,包括在全市城乡接合部新建或提升改造5家农超对接超市, 新建或提升改造40家农超对接社区超市,在30家大型连锁超市门 店中设立农超对接商品专区,建设 2个农产品采购基地与配送中心。 通过农超对接这种直采模式,超市农产品采购成本一般可下降 20%,这部分原本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可直接“转移”给农民,并最终 惠及消费者。
二是依托供销系统建设平价 商店。如清远,目前全市有9个合作社、73个基层供销社、69个企 业、2789个经营网点,每个乡镇都有基层社,基本上在各个村都有门 店,如此密集的供销网络使得供销 社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建设平价商 店的主角。由于供销社一直承担者服务三农的任务,长期以来与农民 联系紧密,供销社开办的平价商店 很容易获得农民的支持。通过从农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直接采购,平 价商店跳过了层层加码的中间商, 极大节省了流通成本,从而使农副产品售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格。
三是惠州、湛江、阳江等农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主要依托当地农 业龙头企业建设平价商店。如惠州 市就提出平价商店建设要依托大 企业,推行集约化经营。通过与5 家有实力、有社会责任的大企业合作,惠州目前在市区扶持打造了 1 个大型平价农贸市场及19家平价 商店。目前,惠州平价商店价格调控平台已初具规模。依靠这类龙头 企业而建的平价商店除了具有保 证充足货源、最大限度降低流通和 采购成本等优势外,还能利用其先进的冷链技术和冷藏设备大大延 长农副产品保存周期,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共赢
平价商店作为农超对接的新 载体,致力于实现农副产品产供销 之间的无缝对接,最后形成的是农民、商店和市民三方共赢的局面。
平价商店不收取任何形式进 场费和上架费,为大量优质的农产品进人卖场搭建平台,而这些优质 农产品又让平价商店不愁货源。与 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采购合同,一 方面提高了单个农民的议价能力, 另一方面极大限度地避免了盲目生产,充分保障农民利益。而凭借 明显的价格优势,平价商店吸引了如广州今年主要目 标是建成77个平价商 店,包括在全市城乡接 合部新建或提升改造5 家农超对接超市,新建 或提升改造40家农超 对接社区超市,在30家 大型连锁超市门店中设 立农超对接商品专区, 建设2个农产品采购基 地与配送中心。大量客流,在与其他零售业态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了生存空间。
平价商店通过产销对接,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将原本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转让给市 民。据了解,平价商店销售的农产品价格,最高 比普通超市和农贸市场要便宜2/3。今年春节期间,惠州对市区肉菜价格实施政府调控,具 有集约经营和连锁性质的平价商店充分发挥 产品价格优势,以低于政府调控指导价20^向市民销售。
争议
作为新生事物,平价商店的发展壮大也需 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在平价商店经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问:平价商店能否平抑物价? 当前,平价商店的主要功能在于:在价格 异动时,对大众生活必需品承担保障供应、平 抑价格的社会责任。今年4月,广东省政府部门已经列出了首批40种平价商店产品目录, 以保证在市场价格出现突发性上涨之时,这 40种商品的售价能保持稳定,使市民尤其是 中低收人者的生活水平不受影响。
二问:平价商店是否会冲击现有商业体系? 从商店定位来看,平价商店的主要经营商品是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其目标顾客群 是中低收人者,而超市的产品种类更为丰富, 更能满足中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从平价商店的产品定价来看,在价格平稳时期,平价商店的 部分商品价格并不具优势,只有当价格波动异常时,才会发挥稳定物价的作用;从平价商店 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来看,据业内人士估计,广 东省内一年增加300家平价商店,并不足以撼 动现有商业体系。
三问:平价商店会否晏花一现? 据悉,广州首家家禽平价商店已经因为经营困难倒闭,由此引发了关于平价商店究竟能 维持多久的讨论。据调查,该商店倒闭的主要 原因之一在于选址偏僻、人流量少。意见中虽有保障平价商店经营用地的相关条款,但并未 对商店的选址提出建议,这也许就是未来有待 完善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
相关链接
新加坡的“平价合作社”
广东平价商店的概念缘起于新加坡的“平 价合作社”。1973年,新加坡建立了第一间合作社性质的超市,销售物美价廉的日常生活用 品。当时,新加坡正面临着石油危机和通货膨 胀的双重压力,物价上涨现象严重。这间平价超市的出现很快赢得了消费者的欢迎,它通过 多渠道组织货源、连锁经营、经营自有品牌、建 立生产基地等方式,使得销售的商品价格低于市面其他商品的价格。短短30年间,最初仅有 百多平米的小超市已经成长为拥有130多家超市和便利店的零售业龙头老大,占据了新加 坡50^的市场份额。据了解,平价超市有500 个自有品牌,除了香米、面包、食用油、牛奶、快熟面和罐头等食品之外,还包括了一些日常生 活必需品,定价一般比其他超市低10^-15^, 尤其是政府规定的一百多种生活必需品永远是全国最低的。由于合作社占据了新加坡市场 份额的半壁江山,因而它的价格水平可以限制 其他零售商提价,成为政府稳定物价的利器。 新加坡政府对平价合作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从优先批给合作社开店的理想地段,到提供租金和税收优惠等。
2007年,新加坡经济出现大滑坡,平价合作社伸出援手,决定让利2130万新元来帮助 低收人者和生活困难者渡过难关。让利措施非常周到实惠,当年8月份起,全国66家合作社 连锁超市将200多种日常消费品减价20^,次 年1月1日起,再次下调另外200种生活用品的价格,幅度达18^,优惠期长达17个月。与此同时,平价合作社还返还会员5^的购物回 扣和5^的股息,总值3600万新元。新加坡人对这一善举大表赞同,各处合作社连锁超市因 而都是宾客盈门。最常见的货品,如大米、油、 奶粉、巧克力、薯片以及清洁用具等都减价近 20!。在经济不景气的困难时期,适时地采取大幅度的让利措施,合作社获得了可观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摘自广州市供销总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