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专家视点
 
专家预测中国经济将转入中速增长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5日 09:57   信息来源:中国网
 

      2011财新峰会昨天(12日)进入第二天,重磅人物云集,主题设为“寻找真实的成长”。原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社科院副院长李杨在峰会上表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即将过去,而进入一个中速增长的阶段,只能指望8-8.5的平均增长速度。当然,他认为这是很正常的。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CPI回落到同比增速5.5%,这是下半年以来,首次回落到6%以下。伴随着CPI的回落,中国的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这不仅是宏观紧缩政策背景下的周期性回落,实际上也代表着中长期增长潜力的下降:

       刘世锦:我们将会进入一个增长速度下台阶的时间窗口。今后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

       刘世锦同时对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阶段性变化“,给出了可能性极大的判断。

       刘世锦:基础设施投资占总投资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在我们国家,带动经济高增长的主要是高投资,最近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由过去的30%降到22%。二是去年东南沿海几个大省,包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北京,GDP的增长速度在全国来讲是排在后面的,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的投资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种情况在过去是没有过的。

       原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杨也基本认同这一观点,他同时表示,未来10年,8%到8.5%的平均增速可能成为常态,因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需求”现在也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

       李杨:今年的情况,如果扣除物价,实际消费是下降的。从长期来看,指望国内的消费需求来带动经济增长,特别是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靠它来刺激经济增长,这种可能性是基本不存在的。

       往国外看,以希腊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长期实行高福利、高工资,已经远远超出自己的负担能力。这个惯性一旦形成,则积重难返。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兼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说,希腊问题要想解决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欧债泥潭可能将长期存在。

       哈继铭:欧元就是一个气球,强度是由最薄的部分决定的,我相信欧元区里许多其他的一些国家,问题和希腊大同小异。这个调整非常漫长,明年我们可能还会处在欧债问题难以得到圆满解决的状态里。

      世界经济状况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经济未来必将保持一个“中速增长”态势,因而,我们的经济增长不能全部依赖从紧的货币政策。原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杨认为,要扭转通货膨胀、投资过剩、消费需求不足等局面,“城市化”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李杨:目前的情况是,工业化基本上到了中后期,城市化方兴未艾。也就是说,我们今后的投资要和工业化、城市化联系在一起,并且与城市化相关联的投资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于城市化的投资大部分发生在地方,同时需要市场机制,所以,在李杨看来,优化投资资金来源结构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应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

      李杨:钱在中央,但是事在地方,所以地方政府总是想法设法截留资金,想设法吸引资金,最新的例证就是地方融资平台。我们要重塑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另外,要广开财路,要让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来融资这样一个事情正规化、体制化、法律化。

      此外,还应调整债务性市场和股权性市场的关系,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更加健康的前行。

 
<<上一页   下一页>>    
 
主办单位: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 邮编:310006
地址:杭州市延安路511号元通大厦1101、1102室 邮箱:smylhh@126.com
传真:0571-85069995 电话:0571-85062226 策划制作 合众软件
编号: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