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做得越大,责任越大。”这是采访中四位企业家的共同心声,也是其他民营企业家的心声。在浙江,民营企业早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双碳”目标下,浙江民营企业争当绿色转型“排头兵”。
万事利的活性免水洗印染技术,实现零污水排放,其投资10亿元建设的15万方无水印染“未来工厂”,即将成为行业绿色制造的示范标杆;
纤纳光电的钙钛矿光伏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传统硅基电池大幅降低,且原材料消耗仅有其1/500。若在全国大规模运用,发电成本预计是传统光伏的1/2;
新华三集团依托青海等地的基础设施资源和算电协同政策,打造绿色图灵小镇,最大程度减少智算中心的能耗,促进算力和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实现智算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科技创新领域,浙江民营企业勇闯“无人区”。
新华三集团主导及参与已发布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118项、行业标准 319 项,专利申请16000+件,其中90%为发明专利。
万事利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开展特种蚕养殖,通过与高校、医院合作推进桑蚕相关领域蛋白研究,探索丝绸产业与健康科技的跨界融合,并建立行业首个AIGC实验室,汇集全球70万个花型数据库,让“人人都是设计师”成为现实。
云深处牵头制定“巡检机器人安全要求”等国家标准,专利授权100余项;纤纳光电的钙钛矿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为内蒙古、青海等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核心组件,助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浙江民营企业从不缺席。
从上海APEC会议、北京奥运会,到G20杭州峰会、北京冬奥会,万事利的丝绸产品始终是“中国名片”;
新华三为杭州亚运会提供全场景数字化支撑,保障赛事平稳运行;
云深处的机器人参与台风洪涝救援演习,展现科技应急的“浙江力量”;
纤纳光电的光伏产品,为内蒙古、青海等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核心组件,助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名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浙江省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促进“两个健康”,推动政策落实到位、服务提供到位、职责履行到位,让浙江始终成为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沃土”。
走出民营企业的展厅时已是傍晚,暮色中的浙江大地灯火璀璨,同样璀璨着的,是政策的温度、创新的热度、精神的厚度和民营企业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力度。浙江民营经济正以“质”的提升、“新”的活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篇章,在这片充满科技与智慧的土地上,不仅见证着诸多民营企业的成长,更体现着党委、政府对民营经济的珍视与关怀。
相信在这片沃土上,会有更多“新华三”“万事利”甚至“十小龙”“百小龙”脱颖而出,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