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文)首次明确了展览业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浙江省抓住机遇,出台了《促进展览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5〕131号文),促进全省展览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展览业发展形势较好,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初步具备从展览业大省向展览业强省转变的发展基础。
一是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浙江省展览业市场化起步较早,程度相对较高。根据有关统计,目前全省从事会展行业的企业有2300多家家,经营范围包含展览的企业达2.7万多家。这其中民营企业是主要的力量。随着政府主导展览活动改革的加快,政府办展退出机制逐步完善,展览业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二是地方专业展发展快速。浙江省内各地以特色产业集群经济为依托,相继举办的特色专业展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专业展览。特别明显的是,浙江省的县域展览活力显现,如义乌、柯桥、海宁、永康、余姚、温岭等地都拥有本地的会展中心,并依托地方块状经济培育了义博会、纺博会、潮博会、五金博览会等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专业展览。
三是境内外参展活跃。在境外展方面,浙江企业参加的境外展展位数一直占全国总数的40%左右;在国内专业展览方面,浙江企业的参展规模达到了展览总规模的10%-20%,甚至超过举办地企业的参展规模。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商务运行监测系统”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69.3%的外贸企业把参加展览作为开拓市场最主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四是党政机关办展不断规范。《浙江省党政机关境内举办展会活动管理实施细则》出台后,进一步规范了全省党政机关办展,有利于推进展览市场化进程。
2016年,浙江省将迎来G20峰会的举办,这为推动浙江省展览业加快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是G20峰会将在杭州举办。G20峰会的举办将大大提升杭州的城市地位和影响力,提高杭州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加速杭州国际化的进程,有助于杭州的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有助于杭州打造国际重要会展之都。
二是办展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杭州奥体中心投入使用,将解决浙江省展览业硬件设施相对薄弱的问题,大大提升浙江省举办大型展览的承载能力。同时,义乌、宁波等地展览业硬件条件不断完善,将推动浙江省展览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三是展览业工作机制基本理顺。浙政办发〔2015〕131号文首次明确了浙江省商务部门对展览业发展的牵头主管职能,改变了多年来展览业无明确牵头部门的局面。同时,文件要求各市应明确展览业管理协调机构。上下联动、左右联动的工作机制将有利于全省展览业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由浙江省商务厅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省发展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协调管理等工作。同时,各市也将明确展览业管理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本地展览业发展的管理与指导。
二是提升展览业市场化水平。顺应办展主体从政府向企业转变的趋势,逐步规范政府办展,进一步提升展览业的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探索建立政府办展退出机制,减少展览会财政出资和行政参与,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推动展览业市场化进程。
三是推动专业展品牌展发展。充分利用省级层面资源,加大浙江省重点展览项目与国内外行业组织之间的合作。依托地方产业优势,明确各地展览发展定位,推动浙江省展览向专业化品牌展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在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展。发挥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鼓励展览企业进行模式创新,发展新兴展览业态,推动我省展览业创新发展。
四是培育并壮大骨干展览企业。积极为展览企业与国内外展览业组织、国际知名展览企业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引导大型骨干展览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联合等形式打造若干个国内知名的龙头展览企业。推动大型骨干展览企业通过新三板等进入资本市场。重点培育支持一批发展规模较大、前景良好的展览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参与行业竞争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加强展览业统计监测。以商务部“展览业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搭建全省展览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涵盖党政机关境内办展、境内举办商业展、境外办展等业务模块,为掌握全省展览业发展情况提供信息平台,加强对展览行业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发挥展览场馆、展览企业等在展览项目统计中的作用,优化展览业统计工作。 六是优化展览业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在交通、展品出入境便利等方面提供便利,方便企业办展。加大宣传力度,整合资源,集中推介重点展览项目和展览企业。建立展览活动专家库,积极开展会展人才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来源:《商务研究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