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作为2016年首批赴港上市的内地银行之一,浙商银行在港公开招股,并计划于本月30日挂牌上市。
另外,此次IPO支付宝等也将成为其股东。从浙商银行身上,不难发现民企参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途径,以及银行本身的发展轨迹。
浙商银行将于3月底赴港上市,募资136亿
浙商银行的招股文件显示,其本次H股上市计划将发行33亿股H股,招股价介于3.92至4.12港元,集资额约129亿至136亿港元。从今年港股新股市场整体情况来看,浙商银行将成为香港今年来首个规模超过百亿港币的IPO项目。
浙商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刘晓春表示,选择香港上市与该行布局国际化进程的计划相契合,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市场,有利于加强海外投资者对浙商银行的认知。
根据招股书,截至2015年9月30日,浙商银行资产总额为1万亿元,资产净额为476.15亿元;2015年前三个季度,浙商银行实现收入175.41亿元,净利润56.37亿元。截至去年9月底的不良贷款率为1.22%。同时,招股书还显示,该行通过IPO募集所得资金将用于补充资本金,以支持各项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按照目前的上市时间表,浙商银行IPO将在3月21日定价,3月30日正式开始在港交所交易。
26家企业为浙商银行股东,蚂蚁金服等成“新股东”
浙商银行是国内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总行设在杭州。其前身为“浙江商业银行”,是一家于1993在宁波成立的中外合资银行。2004年6月30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重组、更名、迁址,改制为现在的浙商银行。2004年8月18日,浙商银行正式开业。
浙商银行自成立以来就被称之为“真正的民营银行”,其资本结构凸显民营色彩:民资占股85.71% 。在初始的全部15家股东中,万向控股、广厦控股等13家民营企业掌控了85.71%的银行股权,民营资本处于优势地位。第二轮增资完成后,浙商银行的“民营特色”并未改变,持股比例仍为85.71%。
根据公开资料,浙商银行现有股东26家,其中单一最大股东为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9.96%。
而此次在港上市,浙商银行引入了五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9.63亿美元,占此次上市集资总额的50%以上。这5名基石投资者包括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香港),以及浙江省海港投资营运集团、兖州煤业的香港子公司兖煤国际、绍兴领雁投资基金以及申万宏源,后四者分别认购了5.05亿美元、2.02亿美元、1.26亿美元以及1亿美元的股份。蚂蚁金服则在此次IPO中认购了价值3000万美元的股份。据悉,这也是蚂蚁金服的首笔基础投资。
分析称,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浙商银行的优势和特点之一,推出了专门针对B2B电子商务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及P2P资金存管服务等。该行推出的余额理财产品“增金宝”在推出后7个月销售金额达813.46亿元。随着基石投资者中引入蚂蚁金服,市场也期待二者之间可能有更多合作。
刘晓春表示,浙商银行在引入支付宝(香港)作为基石投资者之前,与支付宝已经有合作关系,实现平台对接互动和资源共享。不过,对于未来是否会进一步扩大或加深与支付宝之间的合作,刘晓春并未给出明确答案,他表示二者之间的合作若进一步扩大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内地银行赴港上市潮再起?
除了浙商银行,天津银行日前也宣布,拟在全球发售9.955亿股H股,定价区间为每股7.37港元至9.58港元,以招股价中位数计算,天津银行此次上市集资所得净额将约为74.15亿港元。
目前,已在港交所挂牌交易的内地城商行包括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重庆银行、盛京银行、青岛银行、锦州银行以及郑州银行。对于内地银行踊跃赴港上市,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A股上市门槛较高,内地IPO排队机构多,上市需要经历漫长等待,如果企业有业务或财务方面的需求或压力,则可能会选择到香港上市。
不过,亦有业内分析师表示,目前港股估值普遍偏低,加之港股投资者对内地银行股的投资态度较为审慎,内地银行赴港上市的积极性可能也会减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H股上市的内地银行也出现回归A股的迹象。在H股上市的盛京银行、徽商银行以及哈尔滨银行均已释放了回归A股的信号。银行业人士认为,在目前经营状况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港股融资规模有限、股价偏低成为赴港上市的城商行回归A股主要原因。有统计显示,在A股市场,目前已经有5家银行通过发审会,正在排队A股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