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已经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全球零售业呈现出对外直接投资稳中带增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的零售业市场已呈现出饱和态势,相关零售企业亟需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同时,亚、非、拉美新兴市场凭借其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消费迅猛增长,成为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市场。随着国内竞争日趋加剧,以及政府对企业“走出去”的大力支持,当前,中国零售业也迎来了境外投资的大好时光。
一、零售业境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当前形势下,中国零售企业大胆“走出去”,跨出国门,通过海外并购和设立境外营销网络等方式带动一般商品出口,提升自身技术、品牌、渠道等核心竞争力,实现华丽转型升级。
◆海外并购
近年来,在零售业对外投资的众多方式中,国际并购这一途径得到了蓬勃发展,从2003年全球零售业国际并购案仅156例到近几年每年不少于400例,并购金额在2012年更是达到232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在近些年的国际并购购买方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零售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国企业。
2014年4月,三胞集团旗下的南京新百斥资2亿英镑成功收购拥有165年历史的英国弗雷泽百货商店集团(House of Fraser)89%的股权,成为中国零售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境外投资。南京新百意图借此机会实现从传统百货到现代百货的重大转型,不但将自身的百货业务拓展到俄罗斯和中东,同时引入弗雷泽百货成熟的自有品牌和买手制运营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具有完整供应链的费雷泽通过南京新百的注资也重新获得增长动力。该并购案例下,双方无疑实现了“双赢”!
◆境外营销网络
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又一重要方式。境外营销网络是指企业通过在境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设立各类营销机构(包括办事处、贸易公司、专卖店以及加工组装、仓储配送企业等),收购销售渠道(包括品牌经销商、贸易公司)等,开办贸易市场(包括展示贸易中心、分拨中心、中国商城等),建立起跨国界的从事国际营销和服务的市场拓展体系。
杭州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重竹地板,普竹地板和多层木复合地板的公司,2012年出资500万美元在美国设立境外营销网络公司,负责各种竹木地板的境外营销网络的搭建、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维护、品牌推广等。2013年美国公司帮助母公司实现了北美地区销售共计1554万美元,2014年增长到1756万美元,预计2015年全年可突破2000万美元。
从以上案例中,不难发现,通过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有助于改变零售企业传统的OEM贸易方式,有助于做精做细、做大做强海外市场,利于直接与终端客户建立联系,省去中间环节,提高盈利空间,增强定价能力,同时提升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二、我国零售业境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伴随零售业境外投资而来的,还有海外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金融等宏观层面的风险,也面临劳工、并购整合等微观操作层面的风险,而且所遇到的风险并非唯一,一般是多种风险并存。中国零售业境外投资面临的风险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政治与政策风险
中国海外零售业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政治环境风险,因投资目的地国家和区域而不同。虽然亚、非、拉美国家零售业市场前景广阔,但不要忽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动乱风险也相对较高。此外,以发达国家为首的“反华情结”此消彼长,在此作用下,政府可能会在中国企业进行重大投资或跨国并购时进行干预,从而产生不确定风险。部分国家设置壁垒限制外国企业投资,以及政策不连贯带来投资环境的变化等,也对企业境外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经济与金融风险
投资目的国中,一些欠发达国家的经济相对较为脆弱,在面临冲击的时候容易受到较大影响,而零售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状况。同时,往往由于金融体系的不健全,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特别是货币贬值或外汇储备紧张时,汇兑风险容易发生。
(三)文化与劳工风险
中国零售业对外投资的文化风险不仅在于可能对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的文化认知不充分,还体现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往往需要雇佣当地员工从而使得企业团队内部差异可能较大。很多国家强大的行业工会组织、劳工保护政策等因素也都会影响企业境外投资。
(四)存货风险
零售业为保持经营的灵活性,存货量一般比较少。然而零售企业在对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投资时,受限于东道国的交通运输情况,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增加存货量以保证正常经营,因而会增加企业的存货风险。
三、相关建议
国际市场风云变幻,机会稍纵即逝,在把握机遇的同时,建议已“走出去”或正准备“走出去”的零售企业充分调查海外市场相关环境及风险,提高组织、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水平及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必要时也可以借助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转嫁风险,例如本文境外营销网络的案例中,该企业便通过浙江信保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障了企业海外再销售的收款风险,又通过海外投资保险保障了其在海外设立营销网络时所面临的中长期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