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浙江省正式对外发布了《电子商务商品分类编码规范》、《电子商务商品编码与追溯管理规范》、《电子商务交易产品质量网上监测规范》等8项电子商务地方标准,至此,浙江为规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已累计出台了9项地方标准。
新公布的8个电子商务地方标准具体包括《电子商务商品分类编码规范》、《电子商务商品编码与追溯管理规范》、《电子商务平台安全管理规范》、《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与经营规范》、《电子商务快递智能终端技术与管理要求》、《电子商务仓储管理与服务规范》、《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管理与服务规范》和《电子商务交易产品质量网上监测规范》等,主要用于规范电商基础信息、平台安全、物流仓储、快递服务、农村电商站点建设和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测等领域。
新标准由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及有关行业领军企业等电子商务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起草制定,将于2015年8月16日起正式实施。
浙江省质监局副局长赵孟进表示,这些标准将在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优化电子商务交易环境以及规范网上交易监管秩序等方面发挥作用。浙江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了电子商务标准体系研究,初步形成了以技术标准、交易标准、监管标准以及支撑体系标准为核心,以综合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与行业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为子系统的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未来,我省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把我们的地方标准通过成功的实践经验总结,上升至国家的标准,甚至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去。
2015年上半年,浙江全省实现网络零售3002亿元,同比增长51.4%,成为经济的亮点和重要增长点。2014年,浙江实现网络零售额5642亿元,同比增长48%;居民网络消费3193亿元,同比增长41%,拥有电商产业基地194家,电商服务企业3000多家。电子商务在我省经济发展领域日渐占据重要地位,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需求日益凸显。
近年来,浙江已先后在遂昌、义乌等地开展了生态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等试点建设。下一步,我省将依托这8项标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在基地建设、平台管理、分类编码、仓储物流、产品交易、追溯管理和农村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强标准实施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