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改革,剥离了原来牵扯社工们过多精力的数十项社会事务,改由公共服务站承担;而对社工的考核也将取消原来职能部门评价的权重,只将居民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工的唯一标准,让社工专心服务于群众。
基层社区有三难:“婆婆”多,任务重,各种考核泛滥。这些杭州社区管理的“顽疾”,亟待改革。
9月初,上城区率先破题,在“新中国第一居委会”上羊市街社区启动了社区服务机制改革试点,目的就是让社工能够腾出更多精力服务居民。
过去忙于应付考核
现在服务意识强了
这几天,上羊市街社区居民发现社区“当家人”换了面孔。一位圆脸、爱笑,颇具亲和力的80后女青年总会热情地跟大家打招呼。她叫管艳娟,刚刚从十几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担任新一届上羊市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到上羊市街社区履职,对管艳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以前我在社区工作的时候,居民凡事都要找社区,有时候职责不是很清晰。现在社区正进行改革试点,社工的角色需要跟着转变。”管艳娟说。
说话间,一位年近六十的大伯走进社区办事大厅,诉说与邻居间的矛盾。大伯姓沈,家住金狮苑,他的邻居时常把纸箱之类的东西放在楼梯口。沈大伯多次和邻居说起这件事,每次都被“这又不是你家的地方,你管得着吗……”一句话顶回去。
听完沈大伯的诉求,没等管艳娟说话,社工夏培庆当即陪着沈大伯一起去楼道协调矛盾。不到一个小时,夏培庆带着一个好消息回来了:沈大伯与邻居之间的矛盾已经化解,对方答应不再把纸箱放楼道了。
“过去社工应付各种考核,都没有精力服务居民。现在大家的服务意识增强了,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替居民跑腿,提供各种贴心服务。”管艳娟颇感欣慰。
今后要把居民满意度
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为强化居委会居民自治的功能,上羊市街社区正酝酿一个大动作。
“我们考虑通过自荐、推荐后,选举产生3位居民代表加入居委会班子。”管艳娟说,居民自己选出来的代表,号召力强,举办活动时可以让居民真正动起来。这样的居民代表不用朝八晚九上班,但需要到社区的居民自治点——“邻里值班室”里值班,就近听取居民的意见,解决居民的难题。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繁忙的上班族,通过电话预约,他们还会上门服务,接受居民委托事项。
管艳娟说,今后对社工的考核也将取消职能部门的评价指标,只将居民满意度评价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社区服务站承担原来由社工承担
的数十项社会事务
过去,牵扯社工们过多精力的社会事务,比如计划生育办证、企退人员管理等,有数十项之多。如今,正从社区居委会剥离,交给新成立的社区公共服务站处理。
“服务站正在找场地,将来要单独办公。今后,居民办事将由公共服务站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站没有对应的专职社工,所有事务均走标准化流程。”刚刚走马上任的社区公共服务站站长沈雪鸿说。
运作成熟后,公共服务工作站还将尝试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专业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的职责,同时承担政府交办的事务性公共服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社区居民能享受到专业机构提供的优质服务。”沈雪鸿说。
“上城探索社区服务机制改革,是希望让广大社区工作者腾出更多精力深入居民、贴近居民、服务居民,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畅通‘末梢神经’。”上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上羊市街社区试点工作,对全区其他53个社区接下来的服务体制改革将有极强的示范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