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百强争先 引航转型
――最新浙江民营企业百强排行榜出炉
今天(6月27日),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发布了象征浙江民营企业综合实力的最新“浙江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榜单显示,浙江百强民企位次基本稳定,其中87%的企业蝉联百强。领头企业发展稳健,其中万向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和广厦控股作为浙江龙头企业的排头兵,继续稳居百强排行榜的前三位。万向集团以661.38亿元的销售收入等不俗的数据再次越升榜首。
据悉,今年的榜单排序延续了近年来采用的以企业2010年度实现的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为主要依据(60%),综合企业净资产(25%)、纳税(税金及附加、所得税)额(10%)、净利润(5%)等组成综合指标进行排序的方法,力求最全面、真实地展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该榜单及一系列相关数据显示,浙江百强民企在转型中加快发展,体量增大,抗风险能力增强,整体呈现健康上行的良好态势。同时表明,创新已成为助推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新兴民企跃势强劲,先进制造业发展喜人,新型服务业崭露头脚。
2010年,浙江民营经济巩固了回升向好的势头,也迎来了浙江人均GDP迈入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发展阶段,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条件及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刚刚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如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双重压力,民营企业能否经受得起历练挑战,成为关注的焦点。根据对新一轮民企业百强排序结果分析,可窥见一年来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浙江民企保持良好成长性,引领性和持续性增强
新一轮民企百强榜单及大量数据表明,2010年,浙江省民营经济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性,部分企业销售收入和资产增长率达到历史新高,销售收入、净资产等均呈现增长态势。
民企经营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度浙江民企百强的资产总额为4020.79亿元,同比增长41.17%,百强中有97家企业净资产超过去年,有11家企业净资产增长100%以上。
销售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度浙江百强民企的销售收入合计为13314.79亿元,同比增长27.89%,有98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上年,平均增长率为37.5%,比去年17.3的增速提高了一倍多,今年随着娃哈哈和海亮的加入,“浙商销售额500亿俱乐部”的成员增加到四位,而销售额超过百亿的企业已经有42位,比去年增加了13位。
总体经济效益喜人:2010年度浙江百强民企的净利润总额达到673.62亿元,同比增长了29.29%,有88家企业净利润超越去年;
社会贡献率持续增长。2010年百强纳税总额达534.12亿元,同比增长27.58%,百强纳税总额占全省税收总额的比例达到了7.11%,比2009年度提高了1.41个百分点。
从2010年的浙江民企规模来看,浙江民企百强有望全部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记者从省工商局了解,2010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申报门槛为年销售收入36亿,而浙江民企百强综合排序最后一名已经达到销售额54.41亿元。
龙头民企地位稳固,具较强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新一轮榜单来看,浙江百强民企体现了较强的稳定性, 85%以上的企业也是去年的上榜企业。浙江民企百强领头企业发展稳健,其中万向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和广厦控股作为浙江龙头企业的排头兵,继续稳居百强排行榜的前三位。万向集团以661.38亿元的销售收入等不俗的数据再次越升榜首。海亮集团、雅戈尔集团、恒逸集团、吉利控股集团、荣盛控股、正泰集团、中天发展等前10位企业排序与去年基本相同。浙江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说明这些大型民营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实力。
浙江百强民企中有9家是20年以上(成立于1992年之前)的常青藤企业,分别是万向集团、天正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卧龙控股集团、广天日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慈溪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建设集团、温州中城建设集团,这些龙头和常青企业已经成为浙江民营经济的示范标杆和中坚力量。
民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最新的榜单和数据表明,制造业在浙江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今年百强企业有70%分布在制造业,销售总额达6347.94亿元,占总量的47.67%。但是份额处于下降通道,其中数量去比年减少了六家,销售总额去年同比降低了12.33个百分点。相反,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于成长阶段,百强企业数量增加了六家,销售总额达3262.46亿元,去年同比增长了29.92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浙江民企的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产业分布更加合理,一、二、三产发展更为协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制造业重型化。从百强制造业企业的产值比重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是上升最快的,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下降最多。总产值比重同比上升幅度前三位的部门分别为: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重下降幅度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纺织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浙江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表明浙江省产业结构已经逐步向重工业化方向发展,传统消费品产业的规模逐步收缩。
——传统产业高端化。在新一轮的民企百强排序中,传统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2010年度民企百强中,制造业企业销售总额为6347.94亿元,占总量的47.67%,同比降低了12.33个百分点。上一轮的民企百强中有13家传统企业未进入新民企百强榜,其中有制造企业8家,房地产开发及建筑业4家。而制造类企业占退出百强企业的61.53%,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的加快加速了传统产业份额的下降。浙江纺织服装皮毛等传统产业虽然一直稳居工业领头行业的首位,但是其所占百强销售总额的比例却一再下降,由2008年的25.9%下降到2010年的17.2%。浙江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所占工业比值下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也是浙江重工业化趋势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服务产业国际化。省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前处于成长阶段,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潜力巨大。09年百强民企中共有10家企业从事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今年的百强民企中,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企业增加到了12家,销售总额由上一年的694.64亿元上升为1222.15亿元,同比增长75.94%。其他一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如国际物流、仓储业、计算机技术开发及咨询服务等新型服务行业也开始在百强名单中出现。
二次创业华丽转身 多元化战略布局更趋合理
浙江民营企业在转型中发展,加快了自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调整产业比重,提升生产技术,实现了二次创业的华丽转身,事实证明浙江百强民企的抗压、抗风险能力提升较为明显。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许多民企规避发展风险,抓住发展机遇,占据发展高位的战略决策。
——依托产业链上下延伸横向辐射。企业不仅仅是单一的产业结构,已步入集综合性方向发展为特点的发展方向,企业围绕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行产业链的不断扩大延伸,为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2010年申报的企业来年看,产业结构不是单一结构式,而是这些集团公司的产业结构链的扩大延伸。这些企业集团在主营生产实业下,均扩展了集贸易、酒店、房产、物业、投资等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宁波市慈溪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进出口贸易为主业,生产实业、投资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该公司目前下属有20余家子公司,2个综合性工业园及10余家生产性企业。2009年,全年销售总额为72.95亿,其中出口6.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39亿美元,自属生产企业销售2.37亿,房产销售11.11亿。
——集聚资金链战略布局良性循环。企业优化核心资产和核心资源的战略布局,提升融资能力。今年在百强榜单登顶的万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看到国内民营整车装备的巨大潜力时,有适时地独立出一个万向电动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实现了资金链的优势延伸。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不仅在全国各地设立全资及控股子公司10余家,参股公司4家,还在北京、上海和大连等城市以及韩国、越南、土耳其等国家设立业务机构,建立了以长三角为核心,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布局。经过多年的打造目前已形成主营石化、钢铁等工业原材料分销和轻工产品出口业务,与众多世界500强企业或行业巨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强化上下联盟,通过资源的控制力和产业的增值服务能力,打造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综合性国际化企业集团。
——延伸品牌链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企业稳步推进品牌、专利、认证,实施孵化基地建设发展实施人才战备,成为百强企业创新方向。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于2006年在荣盛化纤集团基础上成立的一家投资控股企业,近年来投资产业开始涉及石化、化纤、房地产、物流、贸易等多个领域,并形成了多元化经营格局。现在该公司旗下既有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具有10余年发展历史、在中国化纤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股份制企业,也诞生了杭州盛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荣通物流有限公司、浙江荣盛贸易有限公司、荣盛(香港)贸易有限公司等在各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规模企业,还投资参股了拥有60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国西部最大的氯碱化工企业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跨越式发展凸显优势 做大做强开辟新路
自主创新已成为民企跨越式发展的源泉。浙江不少民企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并购式跨越:如吉利集团,从2002年到2010年的9年中,为了迅速提高自身企业的软实力,经历了9次并购;2010年8月份,吉利终于成功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到梦寐以求的汽车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净资产增长了317.81%,上演了浙江汽车制造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新技术跨越:如精功集团,2010年净利润增长107.8%,是其销售收入增长的一倍。集团通过生产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为代表的光伏专用装备和太阳能多晶硅片研发生产,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形成了以新能源和建筑节能专用装备制造为野心产业的发展模式,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品牌式跨越:如今年首次跻身百强的森马集团,实施“品牌兴业”战略,走“增长与成长相结合”的发展路子,逐渐剥离低端的服装制造环节,重点放在品牌营销和推广上。企业成立11年,链锁网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2800多家,现拥有5个全资子公司、8个分公司和“森马”、“巴拉巴拉”两大品牌,发展十分迅猛。
四成百强是“20后”新秀 新兴民企后来居上
从2010年度民企排名来看,新兴民营企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次百强排序中,有38家2000年后新设民企进入了浙江民企百强,约占总量的2/5。其中还有8家是2005年注册,成立时间不到6年的新企业。有13家企业是首次跃升全省民企百强,近半数为新兴产业,排位跃升幅度较大的企业基本上涉足了新兴产业,如浙江前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从上年54名跃升至31名;浙江东南网架集团有限公司由上年的57名跃升至26名;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从去年的33名跃升为22名;宁波神化化学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由上年的79名跃升40名;路港集团从上年的93名跃升50名;胜达集团有限公司从上年的90名跃升为61名。
1/3百强巨子落户杭州 总部经济尽显集聚效应
民营企业区位分布初现,总部经济集聚端倪,特别是杭州作为浙江总部经济的集聚优势日益凸显。随着交通区位的改变和空间布局的优化,杭州汇聚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众多高端要素,如人才、交通、物流等,城市周边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企业群也较为密集,全省许多制造类的公司相继将采购中心、营运中心、集团总部设在了杭州,杭州正逐渐成为浙江民营企业的大本营。
最新的民企百强中,杭州地区有33家民企入围,近年来杭州地区百强企业数量基本稳定在全省的1/3左右,这其中一半以上是从外地陆续迁入杭州的。
浙江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浙江民企发展的空间结构向以中心城市为节点集聚转变,实现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联动发展。全力推进中心城市发展,是我省经济发展上台阶、上水平和保持长期集约增长的战略选择,也是我省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
区域发展特色鲜明,海洋经济带释放强大活力
近年来,浙江海洋经济带的百强民企数量一直保持良好的成长性,整体规模提升幅度较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一定程度上显现了海洋经济的强大发展潜力。最新的榜单和数据表明,宁波地区今年百强销售总额达到2199.18亿元,比去年增长28.36%,净资产总额达到了471.92亿元,比去年增长16.89%。台州地区今年百强销售总额达到396.84亿元,比去年增长23.28%,净资产总额137.43亿元,增长55.09%。
附:2010年度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