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经济定调“稳增长、调结构”以来,国务院24日再推重大举措,通过制度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措施。
“6月底,有关部门领导刚来我们这里听取外贸企业困境的汇报。没想到时隔1个月,扶持民营外贸企业的方案就出台了。”一达通副总经理肖锋感叹,“真的好快!”
组合拳呈现市场化特色
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贸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均明显放缓,要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此次推出的政策“组合拳”一共列举了六条细则:
一是制定便利通关办法,抓紧出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方案,分步在全国口岸实行。二是整顿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减少法检商品种类,原则上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法检。抓紧研究法定检验体制改革方案。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及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扩大保险规模。四是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创造条件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逐步扩大服务进口。五是积极扩大商品进口,增加进口贴息资金规模。完善多种贸易方式,促进边境贸易。六是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信证券发布报告评价认为,此次在稳定进出口方面,政府放弃了以往简单增加商品出口退税的扶持方式鼓励企业出口,而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手段:一是简化进出口审批流程,整顿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采取有保有压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及项目加大支持力度;三是创造条件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支持服务贸易。差别化的政策旨在扶持真正有竞争力的出口企业,实现出口增长的基本稳定。
肖锋认为:“民企旺则中国旺,这些措施的确提振人心。”
享实惠企业直接受益贸易便利化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第一条是所有六项中最有看头、力度最大的举措。“贸易通关便利化已经呼吁了多年,这次总算落实了。这还需要海关、国检、外管、国税、口岸、央行及商务部等多个机构互相协调,并加快改善现有的监管服务系统,逐步实现便利通关方案。”
苏州莱斯利塑胶五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胜熙告诉记者:“之前通关耗时有时长达一个月,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周转多次,很不方便。若真的做到‘三个一’,对企业而言无疑便利了许多。”
关于出口商检的改革也让企业大声叫好,减少出口企业的商检费用和商检目录,相当于为企业松绑。白明坦言,虽然出口商检对于改善我国贸易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有一定作用,但目前从国际贸易角度来说,进行大规模出口商检并不合适。“国内方面代替国外贸易商,去检验我们的出口商品质量,降低了货物流通效率、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并且还存在重复出口商检的情况。”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目前出口退税已经处在顶部水平;汇率方面,外汇局已取消了出口收汇核销单。因此,从贸易便利化的调整空间来看,在商检和海关方面做减法是明智之举。
稳汇率化解企业痛点
在这套“组合拳”中,关于“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表述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人民币升值一直是外贸企业的痛点。今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累积升值约5.6%,加上国内众多出口商对于如何减少汇兑损失知之甚少,人民币升值让外贸企业直呼“伤不起”。 一达通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中小企外贸指数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外贸总体走低的首要关键因素就是汇率波动。人民币升值导致了企业利润大幅压缩,维护老客户的难度加大,产品优势被大幅削弱,有单不敢接。
“在这一系列政策中,最直接利好企业的就是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上海布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竟成表示,“人民币汇率少升几个点,就能实实在在地让企业利润增加一些。”
肖锋解读认为:“在外贸高速发展过程中,中国会更加注重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并保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市场化步伐不会被外界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