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中心 >> 商贸资讯
 
以内需性终端消费为主导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0日 10:27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
 

无论经济结构调整,还是发展方式转变,都已成为社会的共识。现在最为重要的问题是,究竟以什么为主导?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还是以内需性的居民消费、生活消费、终端消费为主导?是以内需性终端消费带动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和促进内需性终端消费?在经济增速和消费增速双双下滑的现实境况中,首先是稳经济增长、促结构调整,抑或是稳终端消费、促内需扩大?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注意。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我国正处于摆脱贫穷、实现温饱、迎来小康的深刻变革之中。日本、欧美跨国公司纷纷挺进我国市场。先后以家用电器、移动通讯、微型电脑、私人轿车乃至洗涤、化妆、健康用品等内需性新兴终端消费为主导,开发和拓展了相关的新兴市场和新兴产业,牵动和推进了我国相关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增长。个中奥妙再也简单不过,就是以内需性新兴终端消费为主导,开发和拓展了我国相关的消费体验和新兴市场,并且牵动和推进了我国相关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行和发展。

近几年来,政府大力倡导、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一个接一个出台。产能扩张的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有目共睹。然而,好景不常。诸如光电行业、风机行业、节能灯行业等,不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陷入了滑坡乃至亏损的困境。表面上看,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演进为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了经济衰退和消费紧缩,危及我国外贸出口,沉重地打击了光电行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质上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开发和增长,滞后于相应终端消费的市场开发和增长,特别是国内相应终端消费的市场开发和增长。根本上讲,没有以国内居民消费、生活消费、终端消费为主导,以内需性终端消费带动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尽管发展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走的还是重生产轻消费、重外需轻内需、重中间市场轻终端市场的传统老路。

其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链接的社会生产总过程。不仅主要包括了生产(含研发)、流通(含分销)、分配(含投资)、消费(含服务)四大环节及其全产业链,而且以终端消费贯通和渗透于生产和研发、流通和分销、分配和投资、消费和服务各个环节。不是新兴生产决定新兴消费,而是新兴消费决定新兴生产;不是外贸决定内需,而是内需决定外贸;不是中间市场决定终端市场,而是终端市场决定中间市场。这是因为消费引发需要,需要引发生产;新兴消费创造新兴需要,新兴需要创造新兴生产。不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之所以陷入困境,归根到底是陷入了偏离内需性终端消费及其主导的困境。

消费有两种:一是生产消费,生产资料的消费;二是生活消费,生活资料的消费,即原来意义上的消费。与此相应,生产也有两种:一是人类消费对象的生产,即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二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劳动力的生产和消费力的生产。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矛盾对立统一过程中,生活消费决定和主导生产消费,而生产消费围绕并提升生活消费。在消费对象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矛盾对立统一过程中,人类自身生产决定和主导消费对象生产,而消费对象生产围绕并提升人类自身生产。在生活消费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矛盾对立统一过程中,生活消费引发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创造人类自身,生活消费最终决定并主导人类自身生产,而人类自身生产最终围绕并提升生活消费。所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发展人类自身生产的新兴劳动力和新兴消费力;而要发展人类的新兴劳动力,首先要发展人类新兴消费力;而要发展人类新兴消费力,首先要发展人类新兴生活消费。这就充分表明,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要走出困境,归根到底要走出偏离内需性终端消费及其主导的困境。

“十二五”规划强调指出,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必须明白,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一句话,扩大居民生活的内需终端消费,既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重点,更是关键所在。换句话讲,要以内需性终端消费为主导,带动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除此,别无选择!

 
<<上一页   下一页>>    
 
主办单位: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 邮编:310006
地址:杭州市延安路511号元通大厦1101、1102室 邮箱:smylhh@126.com
传真:0571-85069995 电话:0571-85062226 策划制作 合众软件
编号: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