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搞活流通扩大消费”这一主线,以发展经济,繁荣商贸,提升消费为宗旨,积极保持消费品市场的良性发展。2011年1—12月,共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增幅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实际增幅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得以拓展,零售总额保持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商务部门积极引导消费升级,培养消费热点。鼓励大中型零售企业及时跟进针对性较强的生活消费服务,挖掘和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加强市场营销工作,支持零售企业利用节假日、店庆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促进和扩大大众化消费,全年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32.37亿元,同比增长17.9%。
家电下乡取得良好成效,全市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1.9万台(件),销售额达到10.1亿元,累计发放家电下乡财政专项补贴1.25亿元,居全省前列。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千镇连锁超市万村便利店”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全市已建成村级连锁店(便利店)4154个,其中新增1674个;全市5028个行政村中有连锁店行政村数达4068个,覆盖率80.9%,其中新增1655个。
为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按省里的要求,组织开展了首届“浙江金秋购物节”活动,据19家企业的不完全统计,9月23日—10月7日购物节期间,销售额达到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
(二)各行业消费市场稳定,批零仍处主导地位。
3月份,受日本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造成核泄漏影响,我国江浙等地主要城市出现盲目抢购囤积食用盐的现象,并迅速波及我市。3月17日,台州各地主要大型超市均出现了消费者抢购食盐的情况,销售量由平日的200—300袋/天,增加至500—800袋/天,部分超市食用盐柜台已空货。为迅速平息抢购食盐风波,确保市场供应,全市各级商务部门立即行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响应,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加强与食盐生产、批发企业的产销衔接,及时组织调运,充实商业库存,日均组织食盐货源达800吨以上,不到3天时间就平息了抢购风波,恢复并稳定了市场经营秩序。
2011年全市批零业实现零售额100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0%,依然是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45.8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全市食品类的价格持续上涨,同比上涨14.7。大中小的餐馆场所很受消费者欢迎,住宿业也得以快速发展。全年全市食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4.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增幅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
(三)乡村市场消费增速超城镇。
随着乡村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全年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2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高于城镇。
(四)食品类价格涨幅明显,消费热点发生转移。
2011年,全市食品类价格持续上涨,全年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14.7%。同时,国家各项鼓励汽车消费的优惠政策出现了调整,汽车消费有所降温,全年全市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17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增速比上年回落8.1个百分点;在“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政策调整和政策效果减弱的作用下,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商品分类中,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18.97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增幅比全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平均增幅高9.5个百分点,但与上年相比,回落5.2个百分点。
三、市场变化成因分析
分析2011年台州市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除各级商务部门和商贸流通企业加大市场价格调控力度,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积极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外,还有以下几点:
(一)价格上涨的影响。2011年2月份CPI创下7.4%之后,6月份,台州市区CPI延续快速上涨的态势,同比上涨7.3%,12月份,市区CPI同比上涨4.6%,。CPI结构分析显示,随着食品价格的上涨,直接拉动了CPI的上涨,衣住行价格也在上涨。
(二)收入增加的影响。2011年,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490元,同比增长12%;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310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01元,增长15.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是扩大即期消费的重要动力。
(三)政策因素的影响。认真组织开展家电下乡销售网点清查和整顿工作,加强对家电下乡网点的监管,优化家电下乡市场秩序。
2011年,全市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1.9万台(件),销售额达到10.1亿元,累计发放家电下乡财政专项补贴1.25亿元。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全市共收购旧家电65.71万台,销售新家电48.21万台,销售额16.36万元,商务部门已审核补贴新家电42.26万台,补贴资金1.18亿元。上述惠民政策的积极贯彻实施,为拉动我市内需、刺激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2012年市场发展趋势展望
当前,物价高位运行, 2012年我市商品市场将面临的状况应全面充分进行考虑。从宏观层面上看,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大环境没有改变,特别是国务院从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对稳定物价总水平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明确提出要抓紧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从省内环境看,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加快服务业发展,已经出台并还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包括商贸流通业在内的服务业加快发展,协调拉动扩大居民消费,持续释放消费需求潜力,这些都为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当前市场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通胀预期增强,稳定市场价格难度加大。汽油、柴油、燃气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必将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引发生活资料等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特别是猪肉、米、面、大豆及其制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高位运行的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将给居民特别是低收入阶层居民的生活带来影响。二是价格快速上涨、紧缩的货币政策双重因素抑制了居民消费意愿。2011年以来,央行连续六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涨速加快共同推动台州市居民的储蓄意愿明显增强。
综上分析,2012年消费品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负面因素影响较多,应加大促进消费的力度,为此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千方百计拉动消费增长。组织商业企业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发现消费、创造消费、引导消费。大力拓展服务消费,提高服务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抢抓中秋、国庆等节日商机,发展假日经济,扩大节日消费。继续落实促进消费政策,提高居民消费的意愿和信心。
(二)加大市场价格调控力度。针对市场供需变化,大力组织适销商品货源,确保市场供应,满足群众消费需求。联手工业、农业、物价等部门,加强信息引导,密切产销衔接,畅通流通渠道。配合交通部门,全面落实好“绿色通道”政策。
(三)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工作。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发现苗头性、波动性问题第一时间反映。健全应急调控机制,完善调控手段,细化应急预案,扩增应急供应网络。建立健全猪肉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适当扩大储备品种,逐步完善储备体系,增强应对市场波动能力。
(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重点开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打击价格欺诈等专项整治行动,倡导企业诚信经营、文明服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
|
|
 |